每 周 市 场 动 态2025.10.25—10.31日

一、白条猪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稳步上涨,周后期略有回调。

10月31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5.40元/公斤,比上周同期(10月24日)的14.85元/公斤上涨3.70%;比上月同期(9月30日)的15.25元/公斤上涨0.98%;比去年同期(10月31日)的20.65元/公斤下降25.42%。周环比小幅上涨;月环比微幅上涨;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价格同比下降27.56%,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收窄。

本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2217.43头,比上周(10月18-24日)的2156.86头增加2.81%;比前2周(10月11-17日)的2036.71头增加8.87%;比前3周(10月4-10日)的1552.14头增加42.86%;比前4周(9月27-10月3日)的1741.14头增加27.36%。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920.14头,年同比增加15.48%。上周同比增加17.67%,本周同比增幅有所收窄。同比增幅收窄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周环比增加了4.75%,而今年周环比仅增加2.81%,今年周环比增加的幅度略低于去年,使得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幅有所缩小。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继续增大,比上周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同比增幅也仍然较大,日均上市量几乎接近饱和。屠宰厂一面提高白条猪的批发价一面增大销量,市场销售呈现量价双涨的状态。上市量环比、同比大幅增加,主要原因还是毛猪供应充足。有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尽管能繁母猪的存栏量环比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明显,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仍然停留在理想数值的上限,毛猪产能仍然处于充裕的状态,猪价短时间内不具备出现反弹的条件。但是,由于毛猪的价格处于近几年同期的低点,养殖端处于亏损的边缘,也有养殖场陷入亏损的状态,因此,从养殖端的角度来看,对低价格进行抵制就理所当然。正是养殖端对价格的抵制,出现了压栏惜售的现象,一部分毛猪推迟了出栏,一部分毛猪流向了二次育肥,使得供应能力略有减弱。即便是供应能力略有减弱,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仍然处于历年同期的高点。扛价起到了明显作用,才使得毛猪的价格在近期有所反弹,市场上白条猪的价格出现了上涨。

这种上涨,与毛猪的实际供应能力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是惜售拉高了猪价。从较长时间段来看,推迟出栏的毛猪终归还是要进入屠宰厂,还是要流向消费终端,近期出栏量下降是可以积攒下来更多的毛猪在此后几个月砸向市场的。前段时间肉价探底,就是此前积压下来的毛猪集中砸向市场的表现。也就是说,近期价格出现的反弹缺乏基础,也缺乏有力地支撑,只会延长毛猪价格低位运行的时间。

真正能够使得猪价得到回升的条件,现在看来主要还是要适度压缩一部分产能,尽可能地实现产销平衡。如果毛猪价格还要继续走高的话,压缩产能的进程就会比较缓慢,毛猪供应超过需求的状态维系的时间会比较长,肉价继续维持低位运行的状态也会难以扭转。所以,猪价、肉价继续下行一段时间,迫使养殖端自发地消减一部分产能,也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径。有时候可以采用市场上看得见的那只手来调控产能,有时候也可以通过那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产能,哪只手都不能包打天下,哪只手都不能放弃,相辅相成。

上周我们曾经谈到:“这波价格上涨不具备趋势性,仅仅是随机性的反弹。在供应处于充足且略有过剩的情况下,在此前积压的毛猪还有较大的存量情况下,这种回升的可持续性是缺乏支撑力的。在二育毛猪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消化之前,在大体型毛猪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消化之前,在毛猪产能还没有得到实质性压缩之前,肉价很难出现实质性的回升”。

因此,本周肉价的反弹缺乏可持续性,周后期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有所回落就是有力的证明。肉价有所回落与周后期毛猪的出栏价格涨跌互现有有着直接的关系,肉价处于上涨乏力的状态。


二、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鸡蛋批发的平均价稳定少动。

10月31日,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6.39元/公斤,与上周同期(10月24日)的6.39元/公斤持平;比上月同期(9月30日)的7.30元/公斤下降12.47%;比去年同期(10月31日)的9.75元/公斤下降34.46%。周环比持平;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年同比下降37.35%,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收窄。

上周后期蛋价有所反弹以后,本周的价格就一直保持稳定,使得本周的蛋价呈现平稳运行的状态。在此期间,北京周边地区的蛋价均有所回落,北京市场上鸡蛋的价格相对还算是比较高的价格。同时,批发市场销售的筐装鸡蛋大部分都是褐壳鸡蛋,本周,粉壳鸡蛋的价格继续下降,褐壳鸡蛋的价格比粉壳鸡蛋的价格还要略高一些。褐壳鸡蛋价格高于粉壳鸡蛋,也使得褐壳鸡蛋的价格面临着下行的压力,本周的价格仅仅是勉强维稳。

今年2月份以后,鸡蛋价格就一直维持低位运行的状态,2月份以后鸡蛋的价格在近几年同期中一直处于最低点,一些中小养鸡场或者家庭养鸡场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资金链出现比较紧张的状况,而且有越来越紧张的状况。

短时间内,人们看不到蛋价有强势回升的势头,一方面蛋鸡养殖业压缩产能的进程比较缓慢,供应充足且略有过剩的状态还会继续延续一段时间;一方面一些规模养鸡场卖不完的鸡蛋进入库存环节,蛋商手中也还有较大的库存,后期一旦出现鸡蛋供应偏紧的状况,库存鸡蛋就会顺势而出,还会对蛋价形成压制。所以,一些业内人士预测,直到今年年底之前,蛋鸡养殖业所处的环境会比较严酷。


三、蔬菜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蔬菜的整体价格快速上涨,周后期略有回落。

10月31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69元/公斤,比上周同期(10月24日)的3.51元/公斤上涨5.13%;比去年同期的3.43元/公斤上涨7.58%。周环比明显上涨;年同比明显上涨。上周,价格同比下降1.68%,本周同比由小幅下降转变为明显上涨。

本周前期,蔬菜的整体价格继续出现比较明显上涨,当时涨势比较迅猛,多种蔬菜的价格出现上涨,没有上涨的蔬菜价格也蠢蠢欲动。只是到了周后期,价格略有回落,菜价连续上涨的势头才有所收敛。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蔬菜供应链衔接出现断口,前面产地的蔬菜退市,后续上市的蔬菜不能及时衔接,蔬菜供应呈现阶段性偏紧的状况。

进入秋季以后,北京地区鲜嫩蔬菜的主要供应地南移到北京及周边地区,南移到黄河中下游地区;蔬菜的生产方式也会从露地转换为冷棚或者从冷棚转换为暖棚。

从蔬菜的主产区来看,黄河中下游地区在9月中旬以后就出现了连续降雨,正处于生长期的蔬菜有被雨水浸泡的现象,需要定植的蔬菜由于地里有积水,大多到推迟了种植期,使得一部分蔬菜减产,提前退市,也使得一部分蔬菜上市期推迟。比较有代表性的蔬菜主要表现在莴笋和豆角类蔬菜上。

天津武清种植的莴笋在10月初就可以上市,由于产地连续降雨,地里的莴笋受淹,迟迟长不到商品规格,上市时间一推再推,后来上市了,无论是是品质还是产量都大不如前了,根本没有形成批量上市条件就草草退市了。随后上市的山东临沂、泰安的莴笋,也是因为产地连续20多天的降雨,既没有产量,也没有质量。市场商户临时从甘肃向北京调运莴笋,拆东墙补西墙,莴笋的价格涨到了天价。

豆角类蔬菜也是如此,10月份,辽宁沈阳、锦州的豆角类蔬菜开始上市,天津冀州的豆角类蔬菜开始上市,河北唐山的豆角类蔬菜开始上市,往年此时,豆角类蔬菜的价格会比夏季低廉一些。但是由于降雨、降温、光照不足,这几个产地的豆角类蔬菜还没有进入批量上市阶段就开始退市了,以至于近期豆角类蔬菜创下了近几年同期的新高。市场商户跑到云南调运豆角类蔬菜,云南也有连续降雨现象,云南的豆角类蔬菜也没有形成批量,运抵市场的豆角类蔬菜断断续续,价格在高位反复调整。

从生产方式转换的过程来看,10上旬北方产区出现了强降温,低温阴雨天气使得一些露地生产的鲜嫩小品种蔬菜产量锐减,包括香菜、韭菜、茴香、小菠菜、小油菜、油麦菜、团生菜等。这些蔬菜大部分是露地生产的,在上市之初,由于温度适宜,产量增加,价格降幅比较明显,在强降温过后,露地蔬菜几乎停止了生长,近期有一些香菜、小菠菜上市,单棵蔬菜都比较短小,就是因为低温,已经停止了生长,即便是再晚几天采收,也还是这么短小。北京及周边地区露地生产的团生菜几乎全部退市,冷棚生产的团生菜、小菠菜、香菜还没有开始上市,产量很小,使得这些小品种蔬菜的价格在近期居高不下。只是到了周后期,商户们找到了外埠的货源,香菜、小油菜的价格才有所回落。

山东禹城露地芹菜种植面积较大,商户预计秋季芹菜的价格会比较低廉,结果前期降雨淹了一部分,后期降温又影响了产量,前段时间价格有所走高,到本周继续上涨。主要原因就是地里的存量减少,冷棚芹菜还没有长成。露地蔬菜提前退市,冷棚蔬菜接不上茬,供应链衔接出现断口。

也有一部分蔬菜生产方式是由冷棚向暖棚转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辽宁长茄和辽宁、河北的黄瓜。在9月份,基本上都到了换茬期,但是由于降雨,种植期都有所推迟,在降温以后,冷棚蔬菜的产量下降,暖棚蔬菜上不来,价格较长时间维持在高位,只是到了本周后期,暖棚的黄瓜、长茄的产量有所增加,价格才出现一些松动,略有一些下行,但是价格仍然相对较高。

本周后期,河北中部冷棚圆白菜开始上市,北京周边冷棚生产的一些小品种蔬菜也开始上市,蔬菜的整体价格略有回落。随后,云南团生菜在下周就可以进京,山东莴笋的产量也有所恢复,陕西生产的散菜花产量在逐渐增加,蔬菜供应最为紧张的时间段已经度过,但是要使供应恢复常态,恐怕还需要一些时日。

作者:刘通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5-11-01 00:00:00